阳光心灵工作室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教师入口

教育之道 从心开始

6/4/2013 1:42:40 PM    作者:管理员    3077次浏览    分类:工作动态

金尚中学的学生在课间做“心理放松操”

厦门六中老师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金鸡亭中学的学生在表演心理情景剧

新民小学开展“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

      如果你不顺心,请做以下动作:身体坐正,轻闭双眼,双腿自然放松,双手自然搭在腿上;心中冥想:我感到很放松,我像坐上了白云……这是厦门新民小学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的内容,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场景。

      厦门市同安区新民小学地处同安工业集中区,中心校学生超七成是外来员工子女。正是这样一所普通学校出版的《心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及学校的“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小学生心理健康操”在省内外被推广。

      而在厦门六中,如果学生感到不顺心,既可以去心理辅导室找老师谈心,还可以找“心理班委”或是“心理社团”的同学,那里有知心哥哥或是姐姐来为同学开导。

      厦门六中是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上世纪90年代初,该校就有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今,学校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学校。

      厦门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关注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民小学和六中只是其中的一个侧影。早在1995年,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就设立了“悄悄话谈心亭”,开展了个别心理辅导工作的探索。随后,全市200多所中小学相继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如今,厦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教育教研机构和管理机构,辖区内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98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856人,占总数90%的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正是因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使厦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走过了从认识到普及,从普及再到创新特色的阶段,从而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配备专职教师 心理课成“必修课”

      厦门市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方面,抓住了两个难点和关键点,首先是保证有“人”,不但解决了心理教师的编制问题,而且让这些老师和主科老师一样,在待遇上有保证、在职称和事业上有“奔头”。其次是让心理课成为学校的“必修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备选项”。这两项措施使厦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基”,有了水源,从而形成了不尽活水滚滚来的局面。

      2004年7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完全中学(含中等职校)各增加两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初级中学、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校各增加1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

      厦门市结合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办法。市教育局于2003年开始评心理学系列中级职称,2004年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说课评价表(职评用),规定了说课范围与版本,出台了《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工作量的若干规定(试行)》。

      2009年12月,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量计算方法,确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配备的标准(1000名学生配备1名心理教师),并规定:“从2010年开始,各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情况列入市、区两级文明学校暨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内容”。

      在配备心理教师的基础上,厦门还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问题。2009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列入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表,每两周安排一课时的心理课,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课堂。

      厦门市教科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高思刚老师说,心理老师有了编制,有了明确的岗位职责,也就有了地位,而学校和家长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则让他们有“活”干,有事业干。

      专职教师的“专”,使各种教研与讲座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金尚中学、厦门六中、同安新民中心小学等学校还编印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2009年7月,厦门市成立了“中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中小学生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干预。小组成立以来,多次成功化解危机,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好评。

      厦门市在配备专职教师的基础上,还把对他们的培训与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先后举办了15期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参训教师达3000多人次。

      厦门市还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研习活动,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先后主办或承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研习会”、“全国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研习会”、“第四届海峡西岸心理辅导论坛”等学术研讨会,参研参训教师达一万多人次。在常规的校长培训、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过程中,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为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岗位的能力,2012年,厦门市在前几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大练兵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主题,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比赛。比赛的内容主要有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综合素质测评等。这些活动,以赛促练,有效地提高了心理教师的综合素质。

政府和教育部门支持 心理教育有效开展

      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厦门市政府和教育部门支持这项工作的一个具体举措。其实,厦门市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政策已走过多年历程。

      在《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厦门市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中,均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从1999年开始,厦门市就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暨文明学校评估范围,使之迈入有序发展的轨道。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把成立“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作为2003年为儿童办实事项目之一;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办好的10件实事之一。

      为了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9年至今,厦门市先后召开4次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市委文明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试行意见》,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及推进工作的步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03年6月,厦门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导评估、经费落实等工作。从2003年开始,市教育局每年提供10万元作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办公经费,去年起提高到20万元。

      厦门市还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主要做法是:以学校为主导,社区积极配合,充分发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优势,在社区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活动、趣味亲子游戏等活动,并印发宣传材料,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

      此外,各区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业务机构,各校也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用专业来引领 为师生发展保驾护航

      为加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2008年3月市教育局在原有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际教研组的基础上,在市教科院成立了“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负责协调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和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同时还确定了6所中小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学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新教师的培训和见习工作。

      “作为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的幸福在哪里?‘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切成就始于一颗积极有力的心,幸福取决于您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这是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倡议中的一段话。这也折射了厦门以师生的“积极健康”(Positive Health)为核心的教研特色。

      现在,厦门已经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结合、三个走向的教研特色。一个核心:以师生的“积极健康”为核心——即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而是如何去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两个结合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结合;心理教师的岗位大练兵与常规教研科研活动的结合。三个走向: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向学生的朋辈教育与自我教育;从一般的活动和体验走向良好心理与行为模式的训练;从传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应对技能的传授走向优秀品质与积极力量的塑造。

      围绕“一个核心、两个结合、三个走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自成立以来,以“心理训练”、“生命教育”、“学科整合”、“微型活动”等为主线,开展了30多个富有特色的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为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教育科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厦门市教科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胡胜利老师说,只有让老师参与教育科研,他们的心理教育教学水平、咨询水平才能切实提高。

      近年来,全市承担的国家级、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共76个。其中,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含国家级课题子课题)18个,市级(含省级课题子课题)54个。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还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小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系列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4年4月,市教育局设立了54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和5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幼儿园。各实验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专著5本,校本教材11册,论文集30多册;几百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为推动实验学校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市教育局及时印发了指导意见;为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市教育局又召开了经验交流会,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

剧情和漫画里悟哲理 人人参与共建心灵家园

      “李小杰是一位优秀的初中生,然而同学却嘲笑他落伍了,说他不会玩网络游戏。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他开始偷偷地到网吧去上网,网络把他迷住了。从那以后他一放学就钻进网吧,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没钱上网后,便抢劫低年级学生。最后李小杰被“送”进了派出所……”这是厦门金鸡亭中学的学生在表演校园心理剧《一网情深》的场面。台上演出情真意切,台下同学受到触动。李小杰最后那句“我不想离开学校!”的哭喊声响起,一些同学流下同情与感悟的眼泪。

      2003年以来,厦门通过培训、观摩、研讨、比赛等方式,逐步推广校园心理情景剧。各中小学采用校园心理情景剧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导方式,吸引师生普遍参与。2005年2月,市教育局撰写的“校园心理剧”荣获全国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

      2008年,市教科院编辑出版了《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案例》、《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从而使这项工作走向更加规范和深入。今年,厦门市又开展了“幸福心理情景剧”的探索,重点是通过积极心理体验,以增强师生幸福感。

      厦门市教科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高思刚老师说,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本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蓝本,采用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技术的一种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他说,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

      厦门前埔南区小学,根据有些学生常常把同学之间的一些小摩擦、小矛盾扩大化的现象,编排了校园心理剧《学会宽容》。金尚中学则根据有些学生家长教育孩子方式不当的现象,编排了校园心理剧《私人侦探》。

      校园心理漫画是厦门市继校园心理情景剧之后,进行的又一种寓教于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创作、评选和欣赏心理漫画的过程,也是同学们进行自我教育、净化心灵的过程。

      厦门九中初二(4)班小李画了一个同学深夜苦读的情景:窗外一钩下弦月,窗内台灯下,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学正埋头写作业,桌上各科书籍材料高堆过头,有的还掉落地上,墙上时钟显示子夜时分。小李同学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的现象,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广大同学的心声。

      同学们说,心理漫画把同学们心里的看法和问题以幽默、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容易为大家理解。老师、家长往往把一些道理表达得比较深奥,而心理漫画一看就懂,容易意会。有的同学看了漫画会心一笑说:“画中的人物怎么那么像我。”

      2005年,厦门九中率先开展“我手画我心”心理漫画展评活动,2006年,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首届“路桥杯”全市中小学心理漫画创作大赛。2007年,厦门九中撰写的“校园心理漫画”获全国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今年,厦门市又开展了“幸福心理漫画”的探索,重点是通过围绕积极向上的主题进行创作和欣赏,促进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为了营造“人人关心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近10年来,厦门坚持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活动侧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如“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独立,拒绝依赖”、“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真诚交往,和谐相处”等。活动月期间,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围绕主题采用现场咨询、电话咨询、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漫画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观摩、研讨、座谈等活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夏令营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补充。2001年至今,厦门市已成功举办了11届市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夏令营。夏令营的主题主要围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如“成功探索”、“阳光少年”、“心智拓展”、“创新思维训练”等。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夏令营已逐步从市级普及到区级和校级,从中学推广到小学,参与的师生及社会各界反映都较好。

实践中创造特色 学校有了心理健康的“名片”

      在厦门提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大家都会想起金尚中学的心理健康操、六中以团队为载体的自我管理、新民小学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等等内容。“各具特色”从侧面反映了厦门心理健康教育“百花齐放”的局面,而这些都源于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实实在在的创造,源于他们经验的积累。

      排头队员双脚站立,用手兜住后面队员的右腿,同时后面队员将左手搭在排头队员的肩上,每组队员用相同的方式依次站立。游戏中,全体队员按同一节拍向终点行进。这个游戏叫“赛龙舟”。在金尚中学,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如活跃气氛的“诺亚方舟”、“彩球跃龙门”等等。校长唐建生告诉笔者,学校已开发了近20个游戏,每到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就会按照选定的游戏玩起来。

      以前,学校在大课间做广播操锻炼身体,但是有的学生往往是没精打采、抬胳膊伸腿都是懒洋洋的,这样既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谈不上放松身心。在这种背景下,金尚中学老师想到心理放松操,经过探索和实践,于2008年9月底研发成功并在大课间活动中实施。2009年3月,心理放松操通过版权申请并由福建省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俞国良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载体,金尚中学的心理特色体育大课间,将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调整和改善了学生间的关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厦门六中除了有专职的心理老师,还有一批兼职的学生心理志愿者。现在,六中每个班都有心理班委,学校则有“心理社团”。社团每周都有活动,或是演心理情景剧,或是唱励志歌曲,或是给大家讲心理常识,这些潜移默化的行动让同学都能正视心理问题。

      厦门六中德育主任戴鹭坚说,学生有心里话,往往更愿意向同学倾诉,我们对高中部同学进行简单的培训,让他们去对初中的同学进行心理支持活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厦门六中还在全市中学中率先成立了心理调节室。早在1998年,厦门六中就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每个新生入学都必须经过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然后整理成心理档案备案,初中生中如发现人格异常的,立即通知家长、班主任和段长;高中生中发现异常的,个人档案给予保密。厦门六中的老师指出,设立心理咨询室收效不小,不少孩子的心理疾病因此被“狙杀”在萌芽阶段。

      厦门新民小学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老师在每节课前组织小学生进行类似“暖身操”的短时心理训练,有“观察力训练”、“想象力训练”、“思维训练”、“自我认识训练”、“放松训练”等十二大项一百多个训练小项,深受小学生喜欢。

      新民小学的学生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今,新民中心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校内走向校外,服务外来工子女。学校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和调查中发现,学校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极其薄弱,父母忙着打工,往往连孩子一日三餐都难以顾及,他们有了心理“小疙瘩”,就更不知道找谁倾诉了。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设立,为周末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也打开了交流倾诉的绿色窗口。工作站里,由30多位老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轮流值班,同时为社区服务。

      金鸡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来设计内容,每个年级有不同的内容。初一侧重学习方法的改变、智能水平的提高、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准备;初二重点在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品质的训练提高,青春期心理和男女交往,初三进一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这些不同年级的要求,班主任还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原则、方法渗透到日常班级管理中,并自主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

      金鸡亭中学还通过手工小制作,让学生在创作中凝聚情怀。学校把泥塑、布贴、纸浮雕等手工小制作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及与教师同学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学生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平常无法体验到的快乐。许多成绩较差或中等水平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甚至自闭等心理问题,在这种活动中获得了在学科学习上不一定能得到的赞赏和认可,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并渐渐修正自己在学习适应方面的不良表现。